1、塑料异型材模具浇注系统的调整,模具浇注系统与“浮纤”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。
针对玻纤增强塑料流动性差,而且玻纤与树脂两种组分的流动性不一致的特性,其流动距离不能过长,熔体须快速充填型腔,以保证玻纤均匀分散,不发生淤积分层而形成“浮纤”。
因此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流道截面宜大,流程宜平直而短。应采用粗短的主流道、分流道和粗大浇口,浇口可以是薄片式、扇形及环形,亦可采用多浇口形式,以使料流混乱、玻纤扩散、减少取向性。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排气功能,能及时排出因玻纤表面处理剂挥发产生的气体,以免造成熔接不良、缺料及烧伤等缺陷。
对于该把手面盖模具的浇注系统,其较长的流道流程,是造成“浮纤”现象严重的一个因素,但这是模具结构的需要,不能将其缩短,因此只有对流道截面尺寸及浇口形式和尺寸进行调整。浇口改为扇形浇口,浇口和流道尺寸则在试模过程中逐渐加大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“浮纤”易于在塑件壁厚较大的部位出现,这是因为熔体在该处流动速度梯度较大,熔体流动时其中心速度高,而靠近型腔壁面处速度低,使得玻纤浮露的趋势加剧,相对速度更慢,发生滞留堆积而形成“浮纤”。因此,应尽量使塑件各处壁厚均匀,并避免尖角、缺口,保证熔体流动顺畅。
2.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优化:制定合适的成型工艺条件,对于改善“浮纤”现象至关重要。注射成型工艺各要素对玻纤增强塑料制品的影响各有不同,下面就一些可遵循的基本规律分别进行介绍:
塑料异型材模具温度:① 首先是料筒温度:由于玻纤增强塑料的熔融指数比非增强塑料低30%~70%,流动性较差,因此料筒温度较一般情况应高出10~30℃。提高料筒温度,可使熔体粘度降低,改善流动性,避免填充及熔接不良,而且有利于加大玻纤分散性和减小取向性,获得较低的制品表面粗糙度。
但料筒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,温度过高会加大尼龙聚合物氧化和降解的趋势,轻微时会发生颜色变化,严重时则产生焦化发黑。② 其次是模具温度:模具与熔体之间的温差不宜太大,防止熔体充填时玻纤遇冷在表面淤积,形成“浮纤”,因此需采用较高的模具温度,这对于提高熔体充模性能、增加熔接痕强度、改善制品表面光洁度、减少取向和变形也是有利的。
但模具温度愈高,冷却时间愈久,成型周期延长,生产率降低,而且成型收缩率加大,故也不是越高越好。模具温度的设置,还要考虑树脂品种、模具结构、玻纤含量等情况,在型腔杂、玻纤含量高、充模困难时,模具温度应适当提高些。对于材料为PA66+33%GF的汽车把手面盖,我们选择的模具温度为110℃。
塑料异型材的注射压力:注射压力对玻纤增强塑料的成型影响很大,较高的注射压力有利于充填,提高玻纤分散性,降低制品收缩率,但会增加剪切应力和取向,容易造成翘曲变形,脱模困难,甚至导致溢边问题,因此欲改善“浮纤”现象,需在稍高于非增强塑料注射压力的基础上,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。② 背压:螺杆背压大小对于玻纤在熔体中的均匀分散、熔体的流动性、熔体的密实度、制品的外观质量和机械物理性能均有重要的影响,通常采用稍高的背压比较有利,有助于改善“浮纤”现象。但过高的背压会对长纤产生较大的剪切作用,使熔体易于因过热而降解,导致变色及力学性能变差。因此将背压设置得比非增强塑料略高些即可。